一、理念上的差别
共性:
超高性能混凝土本质上与普通混凝土没有很大差别
高性能混凝土为一种新型高技术混凝土,是对普通砼某些性能上的优化,是在大幅度提高普通混凝土性能的基础上采用现代混凝土技术制作的混凝土,是以耐久性作为设计的主要目标,针对不同用途的要求,对下列性能有重点的加以保证:耐久性、施工性、适用性、强度、体积稳定性和经济性。
使用的原材料仍然为水泥、砂、石、外加剂,但对各性能指标要求更严。
生产工艺过程在宏观上与普通混凝土一致
不同点:
在普通混凝土基础上掺加大量活性混合材,养护水平要求高。
高性能混凝土是满足特定功能与匀质性综合需要的混凝土。采用普通的组分材料和通常的搅拌、浇注与养护操作,未必能日常生产这种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的特性,是针对一定的应用和环境所要求的。例如:易于浇注、早期强度、水化热、体积稳定性、可捣实不离析、长期力学性质、密度、韧性、在服务环境中运行寿命长久。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掺大量活性混合材以改善上述性能。活性混合材掺量提高了,相应的养护工艺也要提高。
对施工单位的管理水平要求高
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过程控制要严格按ISO9001标准要求运行。
许多对普通混凝土不敏感的因素变得敏感了
高性能混凝土对原材料、配合比、生产搅拌运输工艺、养护方式等十分严格,按普通混凝土的生产理念远远不能适应要求。
二、原材料选用上的差别
1. 水泥
水泥应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中掺和料只能是粉煤灰或高炉矿渣。
a 不用早强型水泥
b 不用立窑水泥
c 不要选用C3A含量高的水泥
d 尽量选用低碱水泥
2. 砂
a 高性能混凝土要用中粗砂,细度模数大于2.6。
细度模数为3.0时,工作性最好,抗压强度最高。
b 0.63mm筛的累计筛余大于70%,0.315mm筛的累计筛余为85%~95%,0.15mm筛的累计筛余大于98%。
c 严格控制云母和泥土的含量。砂的含泥量应小于1.5%。
d 选用低碱活性砂
3. 石
a、清洁,含泥量小于0.5%
b、颗粒尽量接近等径状
c、针片状颗粒含量少
d、5~10mm颗粒质量占40%,10~20(25)mm颗粒质量占60%。
分级储存、分级运输、分级计量
4. 掺和料
最常用的掺和料为粉煤灰、磨细矿粉磨细矿粉
a、粉煤灰技术要求
b、磨细矿渣技术要求
5. 外加剂
a、减水率大于20%
b、碱含量小于10%
c、与水泥的相容性好
d、保坍性好
e、适量引气
三、耐久性能要求上的差别
a、抗冻性 墩台、桩基≥300次,桥梁、轨枕 200~250次
b、抗渗性 ≥S12~20
c、抗裂性 ä≤0.20mm
d、抗Cl-渗透性 C ≤1000库仑
e、抗碱—骨料反应性 碱—硅酸盐反应砂浆棒膨胀率≤ 0.10%
d、护筋性 无锈蚀
四、混凝土配合比要求上的差别
a、混凝土拌和物性能试验内容包括:混凝土坍落度(扩展度)及其损失、混凝土含气量及其损失、泌水率等(干硬性混凝土除外)。
b、梁体混凝土坍落度140~200mm、含气量3~4%、泌水率为0。
C、墩台、桩基混凝土坍落度140~200mm、含气量4~6%、泌水率为0。
五、生产工艺要求上的差别
a、高性能混凝土拌合重量计量允许偏差值小
b、 拌合站应具备直接向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出料的条件(直接采用泵送混凝土的预制件厂除外)。
c、在执行耐久混凝土标准的施工现场不得使用无自动计量上料系统的小型拌合机(站)。
d、混凝土拌合站必须配有经培训的负责人及试验员从事混凝土拌合质量的管理、检测工作,并持证上岗。
六、混凝土养护上的差别
1. 现场混凝土结构物
⑴夏季施工的混凝土结构物
早期养生采用补水养生,即表面包裹,再用塑料薄膜包裹封闭。养生期内,需对蓄水物质定时注水,养生时间不得少于2个月。在有条件时应尽可能延长。
剥离塑料薄膜,应立即在混凝土结构物表层喷涂一层混凝土保湿养护剂。
⑵低温条件下施工的混凝土结构
保温保湿养生时间不少于28天。结束后,在混凝土结构物表面喷涂保湿养护剂。
2. 厂制混凝土预制构件
⑴先张梁:静停棚温不低于5℃,浇筑完后4h升温。第一阶段的升温温差不大于15℃,恒温温度不大于40℃。强度达到10MPa后再进行第二阶段升温,恒温温度不大于50℃。
⑵后张梁分静停、升温、恒温、降温四个阶段。浇筑4小时后开始升温,升温速度不得大于10℃/h,恒温应控制在50℃以下,降温速度不得大于10℃/h。
梁体芯部混凝土温度与表面温度之差不大于15 ℃。
拆除保温设施后,覆盖梁体表面,洒水养护14天以上。
当箱梁混凝土强度达到60%设计强度时,方可拆除侧模和内模。
掺入高效减水剂和矿物掺和料后,混凝土的塑性黏度增大,混凝土的工作性以扩展度表示较为适宜。
当新浇筑的混凝土与流动水或地下水接触时,应采取临时防护措施,直至混凝土达到50%以上的设计强度为止。当环境水具侵蚀作用时,临时防护措施应延续到混凝土达75%以上的设计强度且龄期达28d以上。
在混凝土拆模前的养护过程中,应选择有代表性的混凝土结构部位定时测定浇筑后混凝土表面和内部的温度,其温差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温差不宜超过15℃。
采用外部热源养护的混凝土,当环境温度低于0℃以下时,养护完毕后,应待混凝土冷却至5℃以下才可拆除模板。拆模后,应进一步采取有效的保温保湿养护措施养护至2个月以上。
七、高性能混凝土质量检验及评定上的差别
a、混凝土质量检验
(1)施工前检验—施工前进行的混凝土原材料品质以及耐久性检验。
(2)施工过程检验—施工过程中原材料品质抽检、现场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检验以及施工现场抽取的混凝土耐久性试件检验。
(3)施工后检验—施工后对结构物表面裂缝进行观测。
施工前检验
在确定混凝土的主要原材料过程中,应按要求对混凝土用主要原材料的品质进行检验。
采用合格的原材料进行混凝土配合比选定试验时,应对配合比混凝土的下列性能进行检验:
抗冻性、抗渗性、护筋性、抗氯离子渗透性、抗裂性、抗碱—骨料反应性
施工过程检验
施工过程中,应对混凝土用水泥、骨料、外加剂、掺合料、拌合水等主要原材料的品质进行抽检。
每次拌制混凝土之前,应并对拌合站首盘混凝土的坍落度、含气量及0.5h泌水率进行检验。坍落度、含气量检验每50m3不少于一次。
根据不同结构物及结构物所处环境条件的实际情况,进行混凝土耐久性抽检。
施工后检验
用肉眼观察实体混凝土结构表面是否存在非外力裂缝。当混凝土表面出现非外力裂缝时,裂缝宽度不得大于0.20mm。
表面缺陷检查、外型尺寸检查
b、检验批量
(1)混凝土原材料
下列任一情况下,应对原材料的品质进行检验:
①在开工前制订或调整混凝土配合比时;
②原材料生产场地发生改变时;
③正常施工期间,应按要求进行批量检验。
(2)混凝土的配合比及其性能
下列任一情况下,应对混凝土强度、含气量、泌水率、弹性模量(仅对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而言)以及混凝土耐久性进行检验:
① 在开工前制订或调整混凝土配合比时;
② 原材料发生较大改变时;
③ 施工一定批量以后。
C、混凝土质量评定
1、高性能混凝土质量评定依据:
混凝土原材料检验及抽检报告单
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报告单(包括耐久性)
混凝土拌合过程检查表
混凝土强度及弹性模量试验报告单
批量抽检的混凝土耐久性指标试验报告单
混凝土外观检查结果
2、 混凝土施工前检验、施工过程检验以及施工后检验各项目的检验结果均满足质量要求时,对应混凝土的质量评定为合格。
3、施工过程中混凝土耐久性试件的检测结果不满足要求时,可对实体混凝土结构进行对应耐久性指标复检,复检结果满足规定质量要求时,对应混凝土的耐久性可评定为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