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大截面积加固技术的一般原则:
1、设计原则
① 从受力角度来讲,该方法适用于受压和受弯构件。
② 原构件的砼强度不应低于C10。
③ 可按整截面一次计算。
④ 符合平截面假定,用于正截面计算。
2、构造原则
① 新增砼层的最小厚度:板不应小于40;梁、柱人工浇筑时不小于60,喷射砼时不小于50。
② 钢筋要采用热轧钢筋,板受力钢筋直径不小于8;梁受力钢筋直径不小于12;柱受力钢筋直径不小于14;加锚式箍筋直径不小于8,U形箍直径与原箍筋相同;分布筋直径不小于6。
③ 梁的新增纵向钢筋在两端应可靠锚固,应视梁的性质和支座的不同选用不同而简单可靠的锚固方法;柱的新增纵向钢筋伸入基础并满足锚固要求,上端穿过楼板与上层柱脚连接或在屋
面板处封顶锚固。加固钢筋的可靠锚固是很重要的,否则,新加钢筋的作用就不能充分发挥。
④ 新增纵筋与原纵筋的连接可以采用短钢筋焊接,短钢筋直径不应小于20mm,长度不应小于其直径的5倍,各短筋的中心距不应大于500mm。
⑤ 新增箍筋为U形箍时,U形箍应焊在原有箍筋上,也可采用植筋方式;当用围套加固时,应设置环形箍或胶锚式箍筋。
二、施工工艺:
(一)、植筋施工
放线定位——钻孔——清孔——植筋胶配制——植筋——养护
1. 依据施工图纸,在原构件上放出梁加大截面轮廓线及植筋钻孔中心线。放线完成并经监理验收合格后防控进行钻孔施工。
2. 钻孔:根据要求标出需植钢筋的位置,用电锤钻孔,钻孔孔径比钢筋直径大4~6mm或依设计要求。钻孔孔深依据设计要求。钻孔方向应与钢筋延伸方向一致,避免钢筋外露部分与设计要求方向相差较大;钻孔应避开原有钢筋。
3. 清孔:用柱状毛刷插入植筋孔内,上下拉动毛刷刷去孔壁浮灰,再用空压机将灰尘吹净。
4. 植筋胶配制:采用JGN805改性环氧植筋胶,每次配制量根据一次植筋数量拌制;植筋胶应严格按照产品使用说明配制。
5. 植筋:先将孔内填入拌制好的植筋胶,然后将钢筋旋转插入孔中,植筋胶填入量以钢筋插入后胶液刚好能从植筋孔口挤出为宜。禁止沾胶塞孔植筋!
6. 钢筋植入后,在植筋胶凝固(1天时间)前不能触动。钢筋锚固后3天后可受力使用;1天后即可进行下一步工序。
7. 成品保护
⑴ 钢筋植入后,应用塑料布或彩条布遮盖,注意防雨防潮。
⑵ 植筋胶初凝前严禁触动,植筋完成96小时(冬季144小时)后方可进行有关后续施工。
(二)、钢筋工程施工方案
纵筋就位——套柱箍筋——搭接绑扎竖向受力筋 ——画箍筋间距线 ——绑箍筋
1. 套柱箍筋:按图纸要求间距,计算好每根柱箍筋数量,先将箍筋套在下层伸出的搭接筋上,然后立柱子钢筋,在搭接长度内,绑扣不少于3个,绑扣要向柱中心。
2. 搭接绑扎竖向受力筋:柱子主筋立起之后,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3. 画箍筋间距线:在立好的柱子竖向钢筋上,按图纸要求用粉笔划箍筋间距线。
4. 柱箍筋绑扎:按已划好的箍筋位置线,将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动,由上往下绑扎,宜采用缠扣绑扎。
5. 箍筋与主筋要垂直,箍筋转角处与主筋交点均要绑扎,主筋与箍筋非转角部分的相交点成梅花交错绑扎。
6. 箍筋的弯钩叠合处应沿柱子竖筋交错布置,并绑扎牢固。
7. 柱筋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规范要求。
(三)、浇筑CGM高强无收缩灌浆料
1. 打毛原混凝土面:对浇筑混凝土的基础先进行混凝土基面凿毛,并依据设计要求进行钢筋的植入及箍筋就位。
2. 涂刷混凝土界面剂:对新浇筑混凝土与原梁混凝土面结合处,依据设计要求涂刷混凝土界面剂。
3. 支模:采用20厚胶合板,侧面以60×100方木竖档间距200,采用钢管每间隔500作加固。具体步骤如下:
⑴ 在安装前,做好模板的找平、定位基准工作。
⑵ 进行中心线位和位置线的放线,模板放线时先清理好现场,然后根据施工图用墨线弹出模板的内边线。
⑶ 进行找平工作,模板承垫底部要预先找平,以保证模板位置正确,为了防止模板底部漏浆,将模板固定好以后,用1:2的水泥沙浆将模板底部缝隙补实;模板与腹板间缝隙填压海绵条;模板拼缝处采用海绵双面胶带粘贴,以防漏浆。
⑷ 安装前胶合板模板时涂刷隔离剂,严禁在模板上涂刷废机油,以免污染构件钢筋,模板支撑的承接面应平整坚固,准备好垫木。
⑸ 按模板设计顺序拼装,以保证模板体系的整体稳定性。
⑹ 预埋件必须安装牢固。
⑺ CGM高强无收缩灌浆料浇注前应将模内用水冲洗一遍,并且保证干净。
⑻ 模板加固要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其支架的支撑部分必须有足够的承受面积。
⑼ 模板接缝宽度不得大于1.5mm。
⑽ 模板表面清理干净并采取防止粘贴措施。